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中视快报> 正文

塑造“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示范区” “大虹桥”新篇打造多个功能载体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稿源:上海市政府网 编辑:刘伟

记者 吴卫群

“大虹桥”拓展新篇,未来蓝图正徐徐铺展。近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与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对《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展开公示。规划总面积约535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更具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发展新格局。

不是扩区,是功能联动资源统筹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介绍,虹桥商务区肩负国际化商务区、国际化贸易新平台和综合交通枢纽等重要功能的战略定位,而《规划》草案的编制正是围绕这一定位展开。

《规划》草案在编制过程中,牢牢抓住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会展、大交通、大商务”的特色优势,锚定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及周边地区塑造为“新时代国际开放门户枢纽发展示范区”的目标,为推动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支撑。

总面积约151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包括虹桥主城片区及周边的长宁区新泾镇、程家桥街道,闵行区的新虹街道、华漕镇、七宝镇部分,青浦区的徐泾镇、华新镇部分,嘉定区的江桥镇、真新街道部分。

从《规划》草案的图示上,记者看到总面积约53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在约151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虹桥镇、古美路街道、梅陇镇、七宝镇、莘庄镇、九里亭街道、九亭镇、新桥镇、泗泾镇、洞泾镇、中山街道、佘山镇、夏阳街道、赵巷镇、香花桥街道、重固镇、华新镇、白鹤镇、安亭镇、南翔镇、桃浦镇、真新街道、真如镇街道、长征镇、北新泾街道等街镇的全部或者部分。

不难发现,这些增加的街镇有的属于普陀区,有的属于松江区。以往“大虹桥”这个大家庭,东、西、南、北分别属于长宁、青浦、闵行、嘉定4区,这份《规划》草案是否意味着松江、普陀也从此成为“虹家人”?

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一《规划》草案并不意味着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在扩区。“这次主要是通过规划引导,形成151平方公里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功能联动、资源统筹,从而共同服务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这一国家战略。”

“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

约53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不仅面积比现在约151平方公里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了整整384平方公里,解读《规划》草案,可以发现这片区域在“内核”上也梳理出了多个功能载体。

按照《规划》草案,约535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域将形成“一核两轴四片、五带三湿八组团”的整体格局。

一核,聚焦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打造国际级资源要素配置枢纽;两轴,依托延安路—崧泽大道和嘉闵高架,分别形成虹桥东西门户轴和虹桥南北发展轴;四片,轴线两侧构建凤栖创新片区、云麓科创片区、临空示范片区、徐闵数智片区等四个功能片区,打造国际化城区和高品质产业集聚区。

五带,依托吴淞江—苏州河、淀浦河、油墩港、通波塘和外环绿带塑造五条结构性生态绿带;三湿,沿生态绿带营造凤栖、崧泽、云麓三片体现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空间;八组团,围绕核心区、重点产业功能、重要湿地等特色节点,形成功能差异化发展的八个组团,它们分别是核心组团、凤栖组团、嘉宝综合组团、普宝科创组团、长普临空组团、徐闵主城组团、云麓组团、崧泽组团。

不难发现,“一核”“两轴”“四片”“八组团”等发展载体,都紧密贴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会展、大交通、大商务”特色优势,以及近几年持续推进的“大科创”功能。特别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域,将聚焦虹桥枢纽、商务核心区、国家会展中心之间约1公里长的东西轴线空间及周边街区,开展一体化设计,不断强化功能、提升标识度。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规划》草案提到的“五带”“三湿”,构成这片约535平方公里规划区域得天独厚、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依托这份《规划》,上海西部极具特色的水网系统和地域特征将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与全方位完善,一幅湿地入城、蓝绿绕城、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都市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

“2+9+6+N”建设高品质城区

《规划》草案提出,至2035年,规划范围内规划常住人口约341万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364平方公里。

约341万人会在哪些地方工作和生活?《规划》草案在这片区域构建起“2+9+6+N”的公共中心体系,以进一步优化地区空间结构,提升城市能级,为建设高品质城区夯实基础。

“2”即规划2处城市副中心,包括虹桥主城副中心、莘庄主城副中心。其中,虹桥主城副中心将致力于成为引领虹桥主城片区的功能核心,集聚高端商贸、会展和贸易功能。莘庄主城副中心则将着力培育行政文化、商业商务等核心功能,形成区域级综合服务中心。

“9”即规划9处地区中心,包括南翔地区中心、华新地区中心、前湾地区中心、江桥地区中心、真北地区中心、赵巷地区中心、徐泾地区中心、七宝地区中心、佘山地区中心。

“6”即在城市副中心和地区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地区功能特色,规划6处专业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凤栖专业中心、崧泽专业中心、云麓专业中心、桃浦专业中心、临空专业中心、漕河泾专业中心。

“N”即N处社区中心,以完善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进一步落实社区中心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均衡和精准。

“住”与“行”在传统文化中是生存基础,在现代社会则演变为对生活品质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综合体现。《规划》草案特别提到将针对青年创新人群、商务人群、国际人群、本地人群等不同需求,提供多层次住宅产品,增加规划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提升地区职住平衡水平。在道路交通方面,既要形成“七横四纵”高快速路网格局,强化跨区、跨河道干路连通,又要遵循小街区、密路网发展理念,提升地区全路网密度。

除了满足生活“基本盘”的开门七件事,《规划》草案还提出这片区域要全面提升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品牌。

具体来说,以生态廊道为基底,布局为长三角服务的高等级文化设施;沿吴淞江两岸布局高等级体育设施,引入国际化赛事活动;围绕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打造全球顶尖临床医疗集群;规划多个高等院校选址,围绕凤栖湿地、云麓湿地打造科研集聚区,构建产—学—研联动的创新生态;提供类型丰富、便捷可达的社区服务和基础教育服务,满足多样化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

专家指出,《规划》草案从精心营造一个个优质空间载体入手,为上海在更大范围内承接“大虹桥”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溢出效应筑巢引凤、谋定而动。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